我表弟去年高考,分数刚好够一本线。
填志愿的时候,看到"信息与计算科学"这个专业名字,眼睛都亮了。
"哥,这专业听起来就很厉害!肯定是搞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的,毕业了直接进大厂当程序员!"
我当时就想劝他,但他爸妈也觉得这名字霸气,坚持要报。
结果呢?
现在大四了,投了50多份简历,连个面试机会都没有。
专业名字越响亮,坑可能越深
不只是我表弟,身边太多这样的例子了。
高考填志愿的时候,学生和家长都被那些"高大上"的专业名字给忽悠了。
什么"信息与计算科学""生物医学工程""环境科学与工程"……
听起来就像是未来的风口专业,感觉毕业后能走上人生巅峰。
但现实狠狠打了脸——
本科毕业想找工作?
对不起,用人单位要么觉得你学得不够深,要么觉得你学得太杂。
这6个专业,名字唬人就业难
我专门整理了一下,这些年最容易被名字"欺骗"的专业:
第一个:信息与计算科学
很多人以为是计算机专业,其实是数学专业的分支。
学的是高等数学、线性代数这些基础理论,计算机只是辅修。
本科毕业既不是纯数学专业(当不了老师),也不是纯计算机专业(当不了程序员)。
尴尬得要命。
第二个:生物医学工程
听名字像是能进医院当工程师,实际上医院不要,工程公司也不要。
学的东西太杂——既要懂生物,又要懂工程,还要懂医学。
结果就是样样都懂一点,样样都不精通。
第三个:环境科学与工程
当年环保概念火的时候,这专业特别热门。
但实际就业市场很窄,主要就是环保公司和政府部门。
而且很多岗位都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。
第四个:材料科学与工程
被称为"万金油"专业,什么都能做,什么都做不好。
本科阶段学的都是基础理论,真正的技术含量要到研究生才有。
第五个:食品科学与工程
很多人以为能进大企业当食品工程师,实际上大部分毕业生都去了小作坊。
而且这行业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,本科生很难有好出路。
第六个: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
听起来很前沿,实际上就业面很窄。
主要是光学器件、激光设备这些领域,而且技术门槛很高。
为什么这些专业本科难就业?
说白了,就是一个字——浅。
本科四年时间,这些专业要学的东西太多太杂。
数学要学、物理要学、化学要学、计算机也要学……
结果就是每样都只学个皮毛,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。
用人单位招人的时候,要么要专业技能特别强的,要么要理论基础特别扎实的。
而这些专业的本科生,恰恰两样都不占。
读研才是唯一出路
我认识的这几个专业的学长学姐,混得好的基本都读研了。
研究生阶段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,把某一块内容学深学透。
比如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生,可以专攻机器学习算法,毕业后真的能进大厂。
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生,可以专门研究医疗器械,进医疗设备公司。
但本科生?
对不起,你学得太浅了,没人要。
家长和学生都被名字骗了
最气人的是,很多高校明知道这些专业本科就业困难,还是要开设。
为什么?
因为名字好听啊,能吸引学生报考啊!
什么"大数据""人工智能""新能源"这些热词,往专业名字里一塞,立马就显得高大上了。
学生和家长一看,哇,这专业肯定有前途!
结果入学后才发现,学的东西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。
如果已经选了这些专业怎么办?
别慌,还有补救的办法:
早做准备,考研是必须的
从大一开始就要有这个觉悟,本科只是过渡,研究生才是重点。
多实习,积累实际经验
趁着在校期间,多找相关的实习机会,弥补理论学习的不足。
考证书,证明自己的能力
既然学校学的不够深,那就通过考证来证明自己。
转专业或者双学位
如果条件允许,可以考虑转到更实用的专业。
给即将填志愿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
选专业千万别只看名字!
那些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的专业,很可能就是坑。
真正好就业的专业,往往名字都很朴实: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……
虽然听起来没那么酷,但就业率摆在那里。
最后想说的话
专业选择影响的是未来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人生轨迹。
千万不要被那些华丽的名字迷了眼,一定要深入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、就业前景、行业需求。
毕竟,好听的名字不能当饭吃,真正的技能才能。
如果你身边有即将填志愿的朋友,记得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,也许能帮他们避开这些坑。
你或者身边的朋友有被专业名字"骗"过的经历吗?评论区聊聊,说不定能帮到更多人!
注:本文内容均来自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亿正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