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的首都北京,热流涌动。14日上午,由《雷锋》杂志社、山东省烈士事迹编撰和宣传教育中心、济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的“纪念王杰同志牺牲60周年暨传承王杰精神研讨会”在北京举行。
王杰同志1942年生于山东金乡,1961年参军。1965年,在组织民兵爆破训练时,为保护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生命,他毅然扑向即将爆炸的炸药包,用青春热血践行了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的铮铮誓言,成为与雷锋齐名的时代楷模。2009年,王杰被评为“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”。2019年9月25日,王杰被评为新中国“最美奋斗者”。
研讨会现场,大家重温了习主席视察王杰部队时的谆谆教诲,并进行交流发言。王启发,这位从军旗下走来的创业先锋、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双拥模范、全国优秀退役军人,创业有成后走遍大江南北座座军营,为边陲海岛和高山哨所的官兵送去暖心问候。他表示:“从王杰老班长的奋斗足迹中,可以看出好人好兵的成长规律,这就是学习英雄才能成为英雄,传承英雄精神才能涌现更多英雄模范。王杰自幼崇尚英雄,参军入伍后最爱看英雄传记和英雄电影,他在日记中30多次写下‘向雷锋学习’的话语,这奠定了王杰‘一心为革命’的思想根基,这点燃起王杰‘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’的战斗精神。”王启发表示,一个不断诞生英雄模范的国家,才能精神屹立、战无不胜。
展开剩余51%近年来,王杰部队广大官兵始终牢记习主席殷切嘱托,在弘扬王杰精神的过程中持续开展“六个一”活动。来自王杰部队的陆军某部副政委张宝军介绍说:“新兵入营、新干部任职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参观王杰事迹陈列馆,学的第一首歌是《王杰的枪我们扛》,上的第一堂课是《弘扬"两不怕"精神,当好王杰传人》,读的第一本书是《王杰日记》,开的第一个班务会是恳谈学习王杰老班长的体会和打算,写的第一封家信是汇报学英雄感受。这一系列的学习,从根本上强化了官兵当王杰传人的情感认同”。张宝军动情地说:“王杰老班长‘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’的精神,正在化为练兵备战的强大动力!”
王保民是王杰家乡山东省金乡县的优秀退役军人,他带来了英雄家乡学英雄的盛况:“王杰精神始终激励着家乡人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进,今日之金乡已是远近闻名的诚信之乡、文明之城、创业沃土。活跃在英雄故乡的王杰民兵连就像燃烧的火种,催生出学习英雄的燎原之势,一个王杰离开了我们,千万个王杰跟上来。”
英雄模范在当代大学生心中该是怎样的存在?来自北京大学的刘真验说:“王杰不怕苦,很注重苦练本领,他那种‘向困难挺进’的主动性,正是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中所需要的精神动力。王杰对物质极简而精神富足的人生选择,也给当下某些拜金主义者、享乐主义者以深刻警醒。我们不必回到一穷二白的年代,但必须警惕在物质丰裕中忘记初心。”刘真验认为,我们可以有、也需要有王杰同志那样的信仰与初心,从而超越追求个人发展的局限,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,真正去为祖国、为社会、为人民做点什么,继而创造点什么,留下点什么。
正午时分,研讨活动结束了,但“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”的奋斗强音仍萦绕在大家耳畔,就像冲锋的号角那样强劲有力。
(央广网·军事频道 作者:张宁)
发布于:北京市亿正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